食盐,又称餐桌盐,是对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也是烹饪中最常用的调味料。盐的主要化学成份氯化钠(化学式NaCl)在食盐中含量为99%,部份地区所出品的食盐加入氯化钾以降低氯化钠的含量以降低高血压发生率。同时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食盐都通过添加碘来预防碘缺乏病,添加了碘的食盐叫做碘盐。 据双健医用床刷悉,成人每天吃盐要少于5克(相当于一茶勺),2岁以上的儿童要更少。这是世界卫生组织今年2月4日发布的最新摄盐标准。比之前建议的每天6克的量,又少了1克。
的确,相对于每天至少摄入12克盐的人来说,5克盐分摊到三餐之中,菜会变得“淡而无味”。但WHO的医学专家们,却孜孜不倦地要把这1克盐踢出大家的餐桌。
老话说,不吃盐,没力气。盐的主要成分是钠,钠和其他营养素一样,少了会影响身体功能。但吃多少就够了呢?WHO推荐的吃盐标准是:每天从食物中获取的钠。
或许普通人一时感觉不到,但经常监测病情的高血压病人就很明显:吃多1克盐,即使同样的治疗方案,血压就会升高1~2个毫米/汞柱。
这是因为吃得太咸,血液也会变“咸”。胡永宾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钠,摄入过量食盐时,血液中的钠浓度就会升高,为了冲淡血液浓度,身体就会拼命吸收水分。
在最新发布的这份指南中,WHO的专家们警告说,已经有很多研究表明,口味重的孩子,没到老来,就会患上高血压。
淡口味要从小培养,宝宝的菜里尽量别放盐。一般一岁之内不建议加盐,2岁之后也要尽量少放盐;长大之后也要少吃薯片、话梅等零食,这些东西里也往往含有很多盐。2岁之内的宝宝,其饭菜是单独做的,少放盐可以做到;但之后跟着大人吃,要做到让宝宝口味淡,就需要全家总动员,习惯吃得淡。
据双健医用床刷了解,人的肾脏,会分泌一种叫做醛固酮的激素,基本功能是保钠排钾。早上七八点,是醛固酮的分泌高峰,到下午三四点左右,又有一个小高峰;而到了晚上,分泌醛固醇的腺体也进入“休息”模式,分泌量减少,所以晚饭摄入的钠,很多可以随着尿液排出。
口味偏淡、偏咸只是饮食习惯,只要适应后,对任何人来说都不会有不适应状况。如果一下子舌头不适应,可以用葱、姜、蒜、醋等调味料来。以下是营养师郑培奋教给大家如何吃得清淡的方法,不妨一学
(1)多放醋、少放糖:酸味可以强化咸味,烹制菜肴时放点醋等调味品,可以帮助舌头适应少盐食物。
(2)晚放盐胜于早放盐:把盐撒在食物表面,烧菜时最后放盐,不要让盐进入食物内部,吃菜不要喝剩下的汤,可以减少近1/3的食盐摄入量。
(3)限制含盐调料:一勺鸡精半勺盐,酱油、鸡精、甜面酱等调料中,也含有盐分。
(4)查看食物标签,尽量选择含钠(Na)低的包装食品。
(5)尽量不要喝菜汤,盐溶于水,菜汤中含盐量高。
(6)高钾食物,可以促进钠的代谢:蔬菜、香蕉等水果、海带、开洋等食品,可以促进钠的代谢。 |